我被马小良教授震撼了!
不仅仅是他的辉煌的从业经历和业绩,不仅仅是他的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以及各类高级顾问的头衔,也不仅仅是他丰富的授课内容和精彩的授课艺术,而是他的——
谦 虚
这是培训中心第一次给装饰项目经理开设工程项目管理与总承包课程,也是第一次请马小良教授讲授这门课程。
由于此前只见过马小良教授的简历,所以除了看出马小良教授经历丰富、阅历资深外,其他不得而知。然而接触过程中,却让我着实感到了与马小良教授的博学并存的谦虚。
一见面他先自我介绍,说:我是退休后才开始讲课的,刚刚三年;然后他嘱咐我们:不用向学员介绍太多我的身份,说一两项就够了;讲课前,他提早15分钟,静静地坐在教室等待学员;讲课后,他一再嘱咐我们,收集学员对授课的意见,并结合你们的意见如实反馈给我,一定要具体,不要光说好,便于我及时改进。
我和学员一起从头至尾在听课,也和学员一样情不自禁地鼓掌。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精彩生动,与其说是学习,更不如说是享受。而即便如此,马小良教授仍然坚持要听取学员意见,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无 私
马小良教授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名符其实的专家,他对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支持,他对人才培养的热情和传授知识的无私让我看到了他的境界。
他明确表示:授课前,可按组织者的要求提供授课大纲;授课中,同意组织者进行录像、录音、照相;授课后,可为学员提供课件的拷贝。
马教授对我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东西都交给大家,然后我再向前走,再学习,再补充。
我想,马教授一定在遵循知识共享和升值的原理:知识不是苹果,给别人越多自己越少。知识的特性是给别人的越多,说明自己越多;而且得到知识的人越多,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马小良教授之所以能够无私地、无偿地、尽可能地把他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大家,就是因为他拥有的知识财富取之不尽,而且越来越多。
利 他
70高龄的马小良教授是在讲课的前一天下午只身一人从天津乘火车,换乘公交车抵达培训中心的。中心的老师按照常规向他介绍完有关情况后,便要安排他的生活事宜,诸如就餐等。没想到,马教授一口回绝说:不用你们管,我自己解决。然后提起简单的背包和笔记本电脑径直去了客房。
望着马教授汗湿的背影我们不忍,也不解。
但是,当我们无意间发现马教授早在数天前发给我们的邮件后,无不为之感动至极。现在让我摘录其中一些片断:
关于课酬:有钱的单位可以多给,困难的单位可以少给,特别困难的单位可以不给。只需报销车费。
关于膳宿:不住套间,不住三星级以上的宾馆。膳食标准与学员或当地居民一般水平。不喝酒,不抽烟,最好不要领导出面接待。不接受任何礼品。
关于安全:出行期间和授课期间的所有安全问题,均自行负责。
这些就是马小良教授提出的授课条件。而且已经有言在先!
对自己:自律,自理;对别人:为他,利他。
这就是马教授的为人,这就是马教授的境界。
马教授来时如此,走时依然。他在与学员合影并应部分学员签名留念后,婉拒了学员和中心想送他去火车站的提议,将双肩背包跨上肩头,便与我们握手告别,融入了人流之中。
因为感动,因为震撼,我必须把这种感动和震撼写出来,让他去感动和震撼更多的人。
尽管马教授不同意,然而我还是违背了他的意愿,因为我实在抑制不住我的心。